诚信考试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1-09 14:32:4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尊敬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诚者,天之道也;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《从考试做起弘扬诚信之风》。

明代宋濂,幼时为按时归还所借书籍而“走送之”,因此“人多以书借余”,从而得以遍观群书,终饱读诗书,名垂千古。宋濂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,是人生成功的根基。《大学》有言:“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,斯言以是。”诚信是自然的规律,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。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,更应是你我恪守的准则。

出言必成,其言方信。“诚信”二字是成功的关键。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,始于徙木立信,取信于民;楚人季布一诺值千金,正是因为他重诺守信,从未失信于人。正所谓,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古人云:“处己事上、临下,皆当如诚为主。”种种故事启示我们,要始终坚持以诚待人、以信做事。

没有信用,就没有立足之地;没有信义,就没有立世之本。孔子认为,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,则“民无信则不立,国家就会垮掉。”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,则“不知其可也”,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。对于诚信的重要性,《荀子》指出“君之养心莫善于诚”,君子陶冶思想性情,提高道德修养,第一位就是“诚”。现代汉语中,将诚信二字连用,表示处事真诚,讲信用。诚信一词,自古便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守则与底线,从商鞅立木为信,推行变法,到韩信守信报恩漂母,从宋濂冒着大雪如注赴约访学,到晏殊诚实守信、闭门而思,悠悠千古,凡有所成就的人,无一不继承诚信这一优良传统。

诚信不能反停留于言语层面,更应看重实际行动,从眼前的小事做起,笃实不欺。对于我们学生而言,考试既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检验,又是对我们品质的检验,考试尤需诚。诚者自成,毋自欺也。考试是检验阶段所学,找出漏洞,是指出下阶段应学的方向,补上漏洞。如若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,比如科技、传答案,这样所取得的成绩,便是虚假的,欺骗了他人,更欺骗了自己。历史上无数事实告诉我们,不讲诚信,可能会得到一时之利,于长远看,却失去了众人之信任。

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。立足新时代,我们更应该坚守诚信原则,反对背信弃义、自欺欺人的歪念,将诚信作为“高山仰止”的美德来追求,时刻做到“言忠信”,“敬事而信”,与朋友交“言而有信”,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,在一场场考试中,取得诚信的佳绩。

我的演讲完毕,谢谢大家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演讲人:高三2班 许依萍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